星期三, 1月 10, 2018

假環保

跟心愛的人在一起,是就算只有一杯咖啡也能渡過兩小時的美好時光。可是如果沒有心愛的人,那就只好去家電商品店買很多電腦電用品回來躲在家𥚃了。
這意思是說如果人心能夠滿足,並不會想要很多物資。但若心靈貧乏,就會想要以物質來填補空虛。
有個字眼叫做「浪費」現今這種人被物欲牽着鼻子走的社會𥚃,為了節約,我們常會叫小孩子不要浪費。但我母親教我這個字時,「浪費」指的是心的問題,她說的不是「要把飯吃完,不然很浪費」,而是打從心底說出「農民好不容易種稻造成了米,留下來的話太浪費」。她的話裏充滿了感恩之心,傳達出我們之所以能活着都是因為有許多人在背後支持,絕不是說飯吃不完會變成垃圾的意思。
~~~~~
身邊如果有常用的愛用品,我們就能習慣造就器具的用法,生活人能夠從容不迫,於是便不需要常常買東西,連帶的垃圾量也會減少。但我們並不是以減低垃圾為目的而生活,而是因為我們的心靈感到滿足、需求減少,因此能過着垃圾量很小的生活。
~~~~~
作者:武田邦彥,東京人,資源材料工學博士,中部大學總合工學硏究所教授兼副所長。書中揭開許多環保的迷思,更指出日本官方與業者的假數據、誤導、欺騙人民等等例子。
書內提及拒用塑膠袋、環保筷取代免洗筷、生質乙醇取代石油、削減二氧化碳阻止暖化、廚餘堆肥、塑膠回收、不用清潔劑、垃圾分類等等都是徒勞無功,由於牽涉到廣大利益才因此被有關方面大力宣傳推廣。
這本城邦開倉買的書,被書名所吸引。如果書內所說的屬實,那我們現在所做的環保動作,根本是在浪費精力⋯
祝大家星期日越讀越愉快 

表現有如禽獸

人類與巴諾布猿都以性為樂,用以鞏固友誼及協議,不用於繁衍的性很「自然」,這是二者的關鍵特徵。如此縱情性愛是否讓我們聽起來「有如禽獸」?在動物界當中,多的是隔很久只有異性排卵時才性交的物種。只有兩種物種可以為了非繁衍的理由每周都來一下;一種是人,另一種非常像人。因此為了快感而和不同性伴侣性交其實是更符合「人性」而非獸性;完全為了繁衍,偶一為之的性,則更符合「獸性」而非「人性」。換言之,熊熊慾火焚身的猿猴表現得「很像人」,而對一年性交一或兩次以上不感興趣的男女,嚴格來說,「表現有如禽獸」。
哇哈哈!這段笑死我了⋯
「搖滾」rock & roll 是什麼意思?是「幹」rock 「搖」roll
「放克」funky 一詞來自剛果語 lu-fuki, 意思是跳舞或性愛時所流的「歡快的汗」
「布吉」boogie 則來自 mbugi, 意為「好得要命」
「爵士」jazz 來自 dinza,在剛果語中表示「射精」。
哇哈哈哈!
此書內容三百一十八頁,之後的六十頁是註釋!看這本書得先空杯心,放下道德倫理文化背景,不然可能會上演「焚書坑儒」,作者用了洪荒之力,引經據典的提出人類基因設計並不適合「一夫一妻」制度,而應該是「一妻多夫」或「雜交」。
是否很震撼?
「人類大歷史」一書內提問的為什麼人類雄性繁殖器官在動物界裏的身體比例如此雄偉?為什麼人類雌性的發情是隱藏式的?此書會有答案給你。
為何男性「發射千軍萬馬」之後會進入「聖人」模式?
為何男性「剛剛結束」,女性才「剛要開始」?
為什麼大部份動物一生只交配十多二十次,人類(尤其男性)卻可以上百次上千次?
有「性」趣的書友就找一本來看吧!
2018 #01

池上日記

美術科的課程,各種「技術」,應該只是輔助,油畫是技術,水墨是技術,素描是技術,版畫、書法、篆刻、雕刻、裝置、錄影,所有美術系的「術科」都只訓練技術,但「術」無法成就真正個人的創作,無法成就人文精神,無法成就美學品質。在所有術科之上,應該有更高的美學精神來統合一切技術。技術失去美學,也就是「匠」。照著莫內的技術畫油畫,和照著一再臨摹的《蘭亭》寫書法,只是初學者的入門,以此為終極追求,只會出來一批一批同樣沒有創意的「匠」。
美,畢竟是要回來做真正的自己。莫內,或《蘭亭》,都必須大膽踏過,才有真正的創作。
~~蔣勳
我許多年後才領悟的,蔣勳在《池上日記》裏寫了出來。這就是馬榮成與鄭問最大分別之處,一位是曾經的偶像,一位是失去的偶像。
今年六月我一定要去臺灣故宮看鄭問遺作展!
2018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