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11月 26, 2017

人類大命運

資本主義之所以打敗共產主義,並不是因為資本主義更符合倫理,不是因為個人自由神聖無比、又或是上帝對這些共產主義異教徒降下怒火。資本主義能夠贏得冷戰,是因為至少在這個科技加速改變的時期,分散式資料處理的後果就是比集中式資料處理更好。20世紀晚期的世界變化實在太大,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無法處理。像這樣把所有資料都集中到一座秘密堡壘,所有重大抉擇都由一群年長的當政大員決定,雖然能夠生產出一批又一批核彈,卻絕不可能打造出蘋果公司或維基百科。
————————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基因組,只需向23andMe支付99美元,他們就會寄給你一個測驗包,裏面有一根唾液收集試管。你向試管裏吐口水,密封寄回。他們就會分析你唾液中的DNA,通過網絡將結果傳給你。你得到的是一份列表,列出你可能面對的健康危機,與及從基因看出你可能發生的各種健康狀況及體質,從禿頭到失明等。(23指的正是承載人類基因組的23對染色體)
*例如:演員Angelina割乳房防乳癌事件,因家族遺傳基因高風險原因。
————————
冷水實驗如此簡單,透露意義卻動搖了整個自由主義世界觀的核心。實驗告訴我們,人體內至少要兩種自我:經驗自我(experiencing self)及敘事自我(narrating self)。
經驗自我是我們每時每刻的意識。經驗自我並沒有深刻的記憶力,他不會說故事,而且我們要做重大決定的時候,也不會去問經驗知我有何想法。講到要喚起記憶、講故事、做重大決定,負責的是我們心中另一個非常不同的存在:敘事自我。敘事自我的概念,永遠望着將過去的絲絲縷縷,編織成一篇故事,並為未來制定計劃。敘事自我就像是記者、詩人或政治人物,不會敘述所有細節,通常只會取事件的高潮和最後結果來編織故事。
每次敘事自我要對我們的經驗下判斷時,並不會在意時間持續多長,只會採用峰終法則(peak-end rule),也就是自己的高峰和終點這兩者,再加以平均,作為整個經驗的價值。
研究了做大腸鏡測驗的病人,醫師想知道怎樣才能減輕這道程序的痛苦——是該把動作加快讓病人長痛不如短痛,還是把動作放慢,小心一點?結果是各有不同的喜好,如果問的是經驗自我,它大概會選擇時間短的,如果問的是敘事自我,它反而寧可挑時間長的,因為它只會記得最糟時刻和最後一刻的平均值。如果從敘事自我的觀點,醫師最好在檢查最後安排幾分鐘原本完全不必要的純痛(dull ache),因為這反而會讓整件事件的痛苦記憶大減。
兒科醫師和獸醫都很懂這個技巧,許多醫師會在診間準備零食點心,在打完針或是做了什麼痛苦的檢查之後,讓小孩和小狗食點甜。這樣一來等到敘事自我後來回想這次看診,最後這10秒的快樂,會足以抹去之前許多分鐘的焦慮和痛苦。
波赫士提出了關於人類的一個根本問題,如果敘事自我講出的那套故事,對我們自己和周圍的人造成嚴重傷害之後會怎樣?有三個可能。
第一個可能:沒什麼影響。雖然唐吉訶德殺了一個真正的人,卻毫無悔意。因為這些妄想已經太過鮮明,他一心認為自己對抗風車巨人,根本無法意識到實際殺了人。
第二種可能:在奪走他人生命的那一刻,會讓唐吉訶德大受驚嚇,打破他的妄想。這種情況類似初上戰場的新丁,原本深信為國捐軀是件好事,最後卻被戰場現實狠狠打醒。
更為複雜和影響深遠的第三種可能:原本與想像的巨人戰爭時,唐吉訶德只是在演戲,但等到真的殺了人,他就會開始堅持自己的妄想,因為只有這樣他不幸犯下的錯誤才會有意義。荒謬的是,我們對一個想像的故事做出的犧牲愈多,就可能愈是堅持,只為了讓我們的一切犧牲和痛苦有意義。
早在幾千年前,神職人員就已經發現了其中的奧妙,許多宗教儀式和誡命都以此為基礎。如果想讓人相信某些假想的實體,像是神、國家,就要讓他們犧牲一些有價值的東西。犧牲叫人愈痛苦,他們就越會相信犧牲奉獻的對象確實存在。
———————
如果人類大歷史是講述如何形成今天的我們,那麼人類大命運就是想像我們的以後。其中「演算法」和「數據主義」引人深思。
自覺這本書比上一本深奧,一本告訴你以前的事,一本卻是引導你想像以後的事,需要你的一點想像力。


古蘭經

讀後分享:只是抽一些震撼自己的句子分享罷了,不是分析重點。
———————————
依我看,古蘭經包含兩大核心訊息,而我樂於聽聽你認為改革主義解經法可以怎樣消解他們----因為按照一般了解,這兩大核心訊息跟多元主義、世俗主義和你支持的其他一切價值背道而馳。
首先是把外道視同妖魔鬼怪,不管我怎樣絞盡腦汁緩頰,憎恨和害怕外道的感情看來都是居於古蘭經核心。他警告穆斯林不可以外道為友,保證真主必會在最後審判日取笑、詛咒和摧毀外道。類似觀念也建議猶太教和基督教但強調的程度要低許多,古蘭經幾乎頁頁都在斥責外道的罪惡。
第二個核心訊息是天堂的應許,而在天堂生活的對照下,塵世生活變得一文不值。這種觀念當然也不是伊斯蘭教獨有,但鼓勵殉教卻主要見於伊斯蘭教。他教導信徒為捍衛信仰而死是最能夠保證上天堂的方法之一,而且可以讓人直接上天堂,不用等到最後審判日。有些教意暗示,烈士可以帶70個最要好的親友陪他上天堂。我們全都知道,伊斯蘭教的天堂儼如露天妓院,有眾多處女供人享用。相信烈士死後可以在天堂永遠享福,解釋了某些穆斯林怎麼會說:「我們愛死亡多於外道愛生命。」你我都知道這些人不是口是心非,他們是真的相信這個,證據是不斷有人自願犧牲生命,或看着子女這樣做而不加以阻攔。
—————————————
一位支持「伊斯蘭國」(IS)主義的穆斯林說道:「人命」只在你們這些俗世唯物主義思想家眼中值錢。對我們來說,人命微不足道且毫無意義。我們的真正目的地是來世,我們不只相信來世存在,還知道來世存在。死亡不是生命的終結,他是活在一個漂亮得多的世界的開始,就像你知道的死亡的單字(在烏爾都語)是intiqaal,意指「轉換」,不是「終結」。天堂是屬於那些心思純真的人,小孩子都擁有純真的心。他們還沒有犯罪還沒有被(他們不相信道的父母)污染。我們沒有終結他們的生命,我們是給了他們天堂裏的新生命,他們在那裏得到的愛多於你的想像。他們會因為他們的壯烈殉教得到奬賞,畢竟他們是和我們一齊殉教的,他們最後聽到的話語是「大讚辭」(真主至大)。你們永遠不會明白這個,如果你的信仰夠純真,就不會有哀悼他們,反而歡慶他們在天堂裏的新生。
————————————
古蘭經本文不會說話,如果翻譯古蘭經的前人因誤會或一己之私而扭曲了原意,那禍害將會以千年為計算單位⋯


王者之爭

在「失樂園」這幅畫裏,亞當與夏娃違背了上帝的禁令,吞下智慧的禁果,失去了無知的幸福,被迫從幸福花園裏羞愧出走。但是「舊約」裏忤逆天道的死罪,卻成了文明復興時代人人傳頌的普世價值。米開朗基羅摒棄了早期文藝復興大師薩其奧在佛羅倫斯布蘭卡契禮拜堂內,卑微懦弱的表現形式。在米開朗基羅的眼中,亞當與夏娃從出走的那一刻起,身而為人,我們不再是諸神的玩物,不再是命運的棋子,不再卑微,不需要再自愧形穢,我們也可以舉起雙手拒絕威權,拒絕諸神。
—— 謝哲青「王者之爭」
看完了三本沉重的:絲綢之路、人類大命運、對話-伊斯蘭與寬容的未來後,決定來點輕鬆的,來個謝哲青大滿貫,把還沒看的「王者之爭」、「歐遊情書」和「鈔寫浪漫」一口氣看完。


西線無戰事

回老家挖掘出土文物,
第一本,「西缐無戰事」。
—————————————————
博客來版本:內容簡介
※好讀出版擁有此書台灣繁體中文版權。
  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戰百週年紀念
  獨家授權、德文原著直譯《西線無戰事》
  被一戰改變了人生的雷馬克,用這本書震撼千萬人的人生。
  親身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雷馬克完成了這本轟動當時德國社會的反戰小說。
  一出版後隨即被好萊屋翻拍為電影上映(1930年),被評選為美國最偉大的十四部電影之一、百部必看經典美國電影,隨後也多次改拍為電影、電視劇,舞台劇。
  本書並非控訴,也非懺悔。
  它試圖報導一個被戰爭摧毀的世代--儘管有些人得以在砲火下倖免於難。
  譯有50多種文字,暢銷數數千萬冊,親身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雷馬克,轟動世界、被譽為歐洲最大成就的反戰小說,。
  「他們就是權威的代表,應該具有更多的判斷力和知識。可惜,我們親眼目睹的第一個死者徹底毀了我們的信念。我們體認到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比他們那輩的人誠實得多。他們只是比我們懂得如何耍嘴皮子和搓湯圓。」
  「幾年來,我們的任務就是殺人,這是我們生命裡的第一份工作,我們的生活知識完全侷限在死亡議題裡,未來到底還會發生什麼事?我們會變成什麼樣子?」
  「他於一九一八年十月陣亡,那一天,整個前線是如此寧靜沉寂,連軍團指揮部的報告上都只寫了一行字:西線無戰事。」


破案關鍵

屍體的身份會是破案最關鍵的一環。受害者有九成是遭熟人所殺害,像是家人丶情人丶朋友丶生意夥伴,或其他與當事人有關係的人。連環殺手之所以難追緝的原因之一,就在於犯案的通常是陌生人⋯
——————————
作者是位美國醫生,除了執行本業,缐上教授法醫科學課程,也創作小說與非小說作品,更參與電視劇Law and order, CSI Miami等的編劇。
經朋友介紹才找來看的一本書,書寫風格和法醫工作者一樣鉅細無遺,連搜查令的種類、申請細節也告訴你,有點教科書的味


達爾文

為了要站起來,人類其實也付出很高的代價。很簡單的一個事實,我們的身體不是為了站立而設計的,所以不管你今天多麼年輕,多麼會保養,多麼愛運動,你都不可能在一代中改變身體的基本結構,所以到了五十歲你一定會背痛。為什麼會背痛?因為我們的背部結構就是沒有打算要你站起來的。
⋯⋯⋯⋯⋯⋯⋯⋯⋯
「雄性競爭,雌性選擇」,雄性主要是利用他的第二性徵來競爭。所以公孔雀有大尾巴。這種狀況在自然界幾乎唯一的例外是人類。人類具備清楚第二性徵的,是女人。同時我們又發現,在動物界也只有一種動物,將發情跡象近乎徹底地隱藏起來,也是人。
⋯⋯⋯⋯⋯⋯⋯⋯⋯
這本書基本上是在解讀「物種起源」和「達爾文」,很好看。第一次讀「楊照」的書本,思維模式和詮釋方式都很舒服,喜歡,可能老人家愛讀沒那麼花巧的老人家寫法😝,要追加了,小二,再來兩本!




被扭曲的中國

被扭曲之後又被隱藏,有錢就是特別惹人注目。同樣是描寫中國,拿起來閲讀時才發覺書名如此相似。一本由兩位挪威學者著,另一本則由英國記者著。
《被扭曲的中國》基本上是挪威作者為中國平反一些世人對它的迷思,例如:
中國人只會模仿
中國正在非洲殖民
中國有五千年悠久歷史
中國人在一四二一年發現世界
毛澤東是惡魔
人民幣將凌駕美元
在中國人來到前,西藏是一個香格里拉
中國軍力是世界的威脅⋯等等。
在中國人來到前,西藏是一個香格里拉迷思:
西藏已被政治化到我們難以找到有關此一地區的平衡歷史來源,中國人描寫無比殘暴和專制的宗教統治者—以便為侵略和壓迫宗教合理化。西藏人則誇大昔日生活好的面向,並凸顯中國人掌控下的負面結果。西方的西藏倡議者也如法炮製,而且拉高分貝。
中國軍力是世界的威脅迷思:
2011年8月中國航空母艦施琅號(後來改名為遼寧號)完成首航。(施琅是17世紀末為清朝征服台灣的海軍將領)美國一百年前就製造了第一艘航空母艦,中國的軍力預算、訓練和科技上,仍然遠遜於美國。正如中國的國防部長所言,儘管預算和能力大幅增加,中國軍力在未來幾十年仍無法和美國軍力匹敵。
2012國防預算:中國1065億USD 美國7075億USD
航空母艦戰鬥群:中國0 美國11
海外軍事基地:中國0 美國662
正式軍事盟邦:中國1 美國>50
雖然知訊豐富,但書寫手法就是有點悶,幸好《一陽指速讀法》神功初成,正好派上用場。
另一本由英國派駐北京記者寫的《被隱藏的中國》,文筆方面有趣的多,記者的寫法就是與學者不同,引人入勝。作者在1988年,首度踏上中國,自此足跡幾乎踏遍中國的所有省份,2005年至2012年間常駐北京,目前定居於曼谷。
此書以少數民族的角度講述他們眼中的中國,包括新疆的維吾爾族、西藏的藏族、雲南的傣族、佤族和東北的滿族、朝鮮族等等。
才開始讀了三十頁,很好讀,期待更精彩的內容。

被隱藏的中國

剛剛看完這本《被隱藏的中國》,很想告訴你關於這本書的內容。當初會訂這本書,只是因為看了城邦網頁的內容介紹,再被書名和書腰的廣告詞吸引,竟然押對了寶。
其實這是一本遊記,關於作者探訪了中國四個邊疆地帶的故事。這四個地帶就是新疆、西藏、西雙版納和東北區。
新疆:
(改)中共一直想把新疆的最大少數民族維吾爾族同化,除了限制18歲以下不能參加清真寺禱告,還把所有維吾爾族學校關閉。看到烏茲別克和哈薩克的例子,維吾爾族人一直想獨立,為了新疆的豐富礦物和油田、天然氣,中共絕不放手,更何況新疆是中國對中東的緩衝區。
中共把大量的漢人移居新疆,就是為了想同化新疆維吾爾族,可是到了今天,能說和書寫漢語的維吾爾族還是少之又少,在城市更形成了維吾爾族聚集區和漢人聚集區,主要經濟還是掌握在漢人手中。
西藏:
其實西藏和新疆差不多,中共一直都擔心少數民族的反叛和威脅,所以這兩個地區你都可以看到處都有武警的監視。
在藏人的心中,中共在成立的時候侵略了西藏,更趕走了他們的領袖達賴喇嘛,所以大部份的藏人都是痛恨漢人的,也一直想脫離中共的統治。
曾經是西藏的政治和宗教中心布達拉宮,現在已經淪為旅遊景點,寺內根本沒有憎人居住,遊客在白天看到的都是正在「上班」的僧人。
作者寫到有一段很好笑:在西藏很多小鎮的公廁,臭到你不想去用,就算拉肚子你也寧願忍到變便秘⋯
西雙版納、雲南:
在雲南,佛寺是唯一可以學習傣族語文的地方,和西藏一樣。中共對這裡的少數民族不同於對待新疆和西藏,因為他們相信雲南地區的少數民族不會背叛和不計較被同化。這裏的邊境關卡相對鬆散,而且少數民族通過他們知道的隱蔽路途出入尞國和緬甸易如反掌。
佤族人同時拒絕緬甸和中國兩方政府,他們自願成為野蠻人——這個區域內唯一真正獨立又自治的少數民族。就算佤族人放棄了獵人頭的習慣,他們也會採取其他不為社會見容的荒謬行為。佤聯軍確實掌控了大多數的金三角地區的麻醉品買賣。緬甸每年的鴉片供應量大約佔了全球供應量的百分之十,多數來自佤邦地區以及位於南撣邦附近、也在佤族監控之下的罌粟花產地。
東北:
有些少少數民族血緣關係的都自認不是漢人,是滿族人,這是充滿計算而積極的選擇,一種從政府偏𥘵少數民族中受惠的方式,例如:規避一胎化政策、大學錄取分低一點,至於語言、信仰或文化,他們一概一無所悉。人們只要有一系的血統來自少數民族,就可以成為少數民族的一員。北京方面並不會把此種成為少數民族的方式視為威脅,這和自我認同維族和藏族完全不同。
中國境內的朝鮮族能夠享受到其他少數民族所沒有的好處,那使延邊地區更像是迷你國家而非另外一個自治地區。其中最顯著的一項就是,從小學到大學,他們都能夠用自己的語言來教學。這裏跟新疆不同,新疆已經關閉了純維族學校,也跟西雙版納和西藏不一樣,他們要學傣文或藏文只剩下成為僧侶一途。而延邊政府事實上還資助用韓語教學的學校。
——————————
很喜歡看深度遊記,而不是那種純吃喝玩樂的,因此這本很合我口味,而且翻譯得很好,有如看華人寫的一樣。反觀之前看的幾本翻譯書就有點差強人意,例如《人口販子的告白》、《疫苗、兩種恐懼的拔河》,有些部分讀起來怪怪,好像直譯,有點失望。
看完了幾本燒腦的,是時候來本輕鬆易讀的,蔡瀾《我決定活得有趣》,上一次看他的書,已經是廿多年前的事。

我決定活得有趣

金庸評蔡瀾:
蔡瀾是一個真正瀟灑的人。率真瀟灑而能以輕鬆活潑的心態對待人生,尤其是對人生中的失落和不愉快遭遇處之泰然,若無其事,不但外表如此而且是真正的不萦于懷。一笑置之。「置之」不太容易,要加上「一笑」,那是更加不容易了。我現在年紀大了,世事經歷多了,各種各樣人物也見得多了,真的瀟灑,還是硬扮漂亮一見即知。我喜歡和蔡瀾交友交往,不僅僅是由於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對我友誼深厚,更由於他一貫的瀟灑自若。好像令狐沖、段譽、郭靖、喬峰、四哥都是好人,然而我更喜歡和令狐沖大哥,段公子做朋友。
驟眼看這只是一本吃喝玩樂作家的生活日記,但越讀越覺得這是一本精湛的人生智慧呀~ 關於智識,讀多幾本書記多幾篇文章就有了,關於智慧,卻必需有一定的經歷和領悟才能得到,更難得的是紅塵入世的人生智慧,而非遠不可及的超凡脫俗。
蔡瀾的好朋友大都如雷貫耳,例如:金庸、古龍、倪匡、三毛等等,還有更多的是我不認識的大人物,看一個人的朋友群類型,就可以看得出他是甚麼樣的人。
記幾段有意思的內文:
有一晚我坐飛機,深夜的飛機多數遇到氣流,這個飛機很利害就一直顛,一直顛,顛就讓它顛吧,我就一直在喝酒。旁邊坐了一個澳洲大肥佬,一直在那㧓住的,一直怕,一直抓,一直怕。好,飛機穩定下來了以後,他看着我,非常之滿意地看着我。他說:「喂!老兄你死過嗎?」我說「我活過。」
在電影圈里面要找一到兩個性情中人不容易,都是很有目的地去完成一件事的人。做到導演多數都是想着「我自己成名就好了,你們這些人死光了也不關我的事」的人,這種人我不喜歡。我最欣賞的人都不是電影圈的,黃霑、倪匡、金庸、古龍。這幾個人是我最好的朋友。共同點都是文人,都是對生活好奇的人,都是性情中人。
然後,是倪匡對蔡瀾的評語:
許多朋友,他都不是刻意結構的,卻成為意氣相投的好友,友情深厚的,豈止深千尺!他本身就這樣的程度,所結交的朋友,自然程度也不會相距太遠。這裏所謂「程度」,並不是指才能、地位。而是指「意氣」,意氣相投!哪怕你是販夫走卒,一樣是朋友,意氣不投,哪怕你是高官富商,一樣不屑一顧,這是交友的最高原則。
最後,送給大俠:
一整杯伏特加,就這麼倒進喉嚨。是的,古龍從來不是「喝」酒,他是「倒」酒,不經口腔直入腸胃。
「聽說古龍是喝酒喝死的,到底是不是真的有這麼一回事?」鄭裕玲問。
倪匡:「也可以這麼說,我和古龍經常一晚喝幾瓶白蘭地。喝到第二天去打點滴」「不過真正的原因是這樣的,有一次古龍去杏花閣喝酒,一批黑社會來叫他去和他們的大哥敬酒。古龍不肯。等他走出來時那幾個小嘍羅拿了又長又細的小刀捅了他幾刀,不知露出多少血來,馬上送進醫院,醫院的血庫沒那麼多,逼得向醫院外面路邊的吸毒者買血,血不乾淨,結果輸到有肝炎的血液。肝病也不會死人,但是醫生說不能喝烈酒了,再喝的話會昏迷,只要昏迷了三次就沒有命。醫生說的話很難,古龍照喝不誤,結果我聽到他第三次昏迷時,知道這回已經不妙了。」

妻妾成群

常常在看科普人文的書,原因自覺知識缺乏,但偶而看看小說調劑思緒也是必要的。得益於本群群友分享,才知道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電影是來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有幸在二手書群買到,緣也。
初次翻閱蘇童的作品,書內第一章「一九三四的逃亡」,有點不適應那文法,而且作者好像不太愛用逗號?幸好此現象只在第一章出現。本書共有三個故事:「一九三四的逃亡」、「罌粟之家」和「妻妾成群」。
「一九三四的逃亡」故事背景在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描述一個中國農村人的愛恨情仇。外村姑娘嫁來楓楊樹村後,丈夫卻長期往城市做買賣,發達後拋妻棄子。「罌栗之家」描述農村種植罌粟花的地主家庭故事,時間大約是在一九五零至文化大革命初,富貴人家從繁華至沒落的過程。「妻妾成群」就是描述大戶人家三妻四妾,妻妾之間勾心鬥角爭寵的故事。
看科普人文等書,無疑可以得到很多知識,看這類小說,得到的卻是一場人生經歷呀~~上一代農村人的價值觀、地方財主橫行霸道的行為、小村民對生命無常的無力感、村婦堅強的意志與忍耐力、父子主僕間的混亂男女關係、荒謬的傳宗接代觀念、妻妾間的深謀遠慮、當然還有就是父權社會的大男人主義,都一一通過這本小說見識得到。這類型的小說,我喜歡。
看完後,故事情景還留在腦海𥚃,更聯想到所看過的張藝謀電影情節,手跟著癢了起來,以黑色缐條畫下故事一幕,是為記。
十多年沒畫圖,手感很生疏,老花眼畫起畫來很不自在,幸好ipad可以放大縮小,勉強畫得完,只是apple pencil在玻璃面上很滑,沒質感。畫畫過程發現,已經沒有以前那種幾個小時的專注力,我想畫畫的那股勁,經已遠去。


走在夢想的路上

深刻持久的明潔之美——兼六園:
「無出麈之胸襟,不能賞會山水,無濟勝之支體,不能搜剔幽秘,無閑曠之歲月,不能稱性逍遙。」除了少數人,即時是貴族公卿,生活在古代的人是不太有機會到遠方旅行。庭院園林,反映了人民對遠方的孺慕之情。庭園是由建築、山水、植株所構成的綜合型藝術。造園家在曡山理水之後,讓遊園的人們有「雖為人作,宛自天開」的心理感受。
「謝哲青 — 絕美日本」
感知世界的破口:
因為我旅費有限,對達拉維也很好奇,於是乾脆在那裏找地方住,一天只要台幣$30,只是我住的那房子,白天是性服務工作站,所以每天一大早就得出門,遊蕩到夜晚才能回去,不然就是要和房子的男主人一起坐在外面,等他太太或女朋友在裏面「工作」結束。從陌生沉默對視,到他們會和我聊起家庭丶工作與生活,不論是什麼狀況,他們都逆來順受。
浸浴恆河,能洗去生命的罪咎與不堪。於是我也跟着當地人,在婆羅門的帶領下浸到恆河內,冀望洗滌自己的身心靈。但我人才泡下去,一起身,一具浮屍從我面前飄過,而我才剛喝下一囗河水,我腦中一片空白,回到旅館,上吐下瀉了兩個禮拜。
前往北韓旅遊,一定得參加官方行程團,在朝鮮,沒有自助旅行這回事。入住的飯店,參觀地點也都千篇一律。我三次造訪都是住在大同江中洲羊角島國際飯店,飯店主要功能,就是接待所有前往朝鮮的觀光客,由於就坐落在河中島嶼,形勢孤立,與一般平民互相隔離,客房裏的電視節目五點開始,10點結束,然後播愛國歌曲⋯
第一次去朝鮮,生活的荒謬令我驚訝,安排到小學與示範家庭參觀,每個房間都有電腦以及數據機,只是,屋內完全沒有數據機的線路與插座。周末萬壽台電視台大力放送北韓驚人旺盛的生產力,影片講的是橡膠雨鞋與雨傘的生產規模超越台灣,外銷到世界各地,大家都愛用北韓看生產的雨具⋯
「謝哲青 — 走在夢想的路上」
自小閱讀障礙的謝哲青,旅行過86個國家,曾任大英博物館與倫敦國家藝廊研究助理。近年來人生轉彎,擔任主持人、兼職旅行作架、登山家、文史學者、各大藝展策劃顧問等各種身份。
近來喜歡看謝哲青的書本,將收集他其他作品。


余華

以前從事廣告業時,我所屬的創作小組負責健力士Guinness的廣告,有一次健力士贊助張藝謀的電影“活著”,大伙有機會在電影上映前到電影公司放映室先睹為快。那幾十分鐘,我被張藝謀的電影震憾到了,更驚歎的是葛優精湛的演技,那是1994的某一天。
前些時候才有機會閱讀作者余華2005年的“兄弟”,余華的寫作手法很引人入勝,基本上一拿上手就放不下了。幾個月前飛東京的機上,看了文字版“活著”,才知道原來電影只說了前面小部分,故事就不說了,有興趣可以自己找來看。看完小說,再看看網頁上的這篇文章,人與人之間的牽連,在旅途上或人生里都是一樣的。
在旅途中,你總會遇見三種人:
第一種,很合拍的人
讓人有種相見恨晚的感受,
真希望能跟這個人一直相處下去,
希望可以跟他繼續旅行,
甚至在離開之後可以保持聯絡。
第二種,很討厭的人
讓你有想趕快把她甩開,
真希望下輩子都不要遇到這種人。
記住以後遇到這種人絕對不要在心軟,
一定要趕快逃離這種讓自己有置身地獄的陌生人。
第三種,普通的旅人
談的上幾句話,也可一起走,
離開不會特別想念,再見到也不會特別激動,
就是路人,或許過了幾天之後
就不會想起關於他的任何記憶。
不管是第一種或是第二種,
最後也會變成第三種,
太過思念會變成執著,太過討厭會變成怨恨。
既然如此,為什麼不保持著平淡的心繼續旅程。
其實,每個人都是過客。
---- 作者:雪兒Cher


Haan的遊記

今天去了城邦聽免費旅遊分享會+新書推薦,常會留意和出席這類分享,這是他人千辛萬苦帶回來的故事,有些事情可能自己一生人都沒機會體驗,卻可以從中了解、見識,實在感恩。
作者分享了她十多年背包客的點滴,足跡踏遍五大洲。有些背包客是工作存夠錢才走,而作者是通過「沙發衝浪」、「打工換宿」這類的方式,很吸引人。她在日本滑雪和櫻花季節住了幾個月,只用了馬幣兩千多,包括機票⋯
作者這本遊記,是通過網上眾籌(crowdfunding)的方式集資,再通過阿里巴巴找到印務商,然後在自己網站與城邦發售。連排版也是自己網上活學活用,比較麻煩的只是編輯和校對,這本是關於亞洲和歐洲之行,下一本是關於拉丁美洲和非洲,不過作者說不知有沒有機會出第二本,我就二話不說買了它。希望喜歡看遊記的朋友也去城邦支持一下。

另,武道狂之詩20只有一本現貨,快搶⋯ 城邦還有很多新書⋯ 我忍⋯

~~~~~~~~~~~~~~~~~~~~~~~~~~~~~~~~~~~~~~~~~~~~~~~~~~~~~

做銷售的在講故事,做教育的在講故事,做激勵的在講故事,做老千的也都在講故事。可見普羅大眾都抗拒不了故事的魅力,這本是Haan在每個國家與當地人相處的故事,看著看著就停不下來了。
謝哲青的遊記以藝術和歷史的角度述說,閱讀時不得不瞬間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吳祥輝的遊記從政治和經濟的觀點切入,閱讀時最好把目光放大。詹宏志的遊記呢?嘿嘿嘿⋯閱讀時自己最好有點資歷和口袋夠深,才能感受共鳴⋯⋯ 至於Haan的遊記,閱讀時只要把心打開就很享受了,因為都是滿滿的人情味。
這本要景點沒景點,要美食沒美食,要路缐沒路缐的遊記,卻讓我了解了之前所不知道的旅遊方式,和見識了世界每個角落的善心人文。慶幸有機會讓思緒隨著作者遊過千山萬水和人間溫暖(希臘沙發屋主「博」那一段真的笑翻了⋯⋯),希望有機會拜讀妳的下一本南美與非洲遊記。
⋯⋯⋯⋯⋯⋯⋯⋯⋯⋯
讚美的說完了,無論如何得說一些缺點才不至於令人覺得這麼「硬銷」,呵呵呵⋯
1- 當天到達城邦聽分享會時,看到書本的封面,其實並沒有引起我購買的意願,心想怎麼封面設計這麼隨便?一定是沒請專業的平面設計師代勞。後來是聽完分享才要買,這本書的封面對不起它的內容,請原諒我的坦白。😂
2- 字體太小,看得我這老花眼有點辛苦 😂😂,當然這是我的問題,可能Haan的目標只是40歲以下的年輕人,可以的話也請作者照顧一下叔叔安娣們 😂
看完這本,有一股勁想看謝哲青介紹的旅遊作家 Paul Theroux 的中國遊記,這本《騎乘鐵公雞》買了一段日子卻還沒看,翻了一翻,有六百多頁⋯ 😅
*不是書評,只是讀後感 


騎乘鐵公雞-搭火車橫越中國

看吳祥輝的書所以也買了《麥田捕手》,看蔣勳的書所以買了沈從文的《邊城》,看謝哲青的書所以認識了保羅*索魯,找了這本《騎乘鐵公雞-搭火車橫越中國》,作為認識保羅的起點。
此書初版於1988,作者在1986-87年間以火車方式從倫敦上火車,通過法國、德國、波蘭、俄羅斯、蒙古,進入中國,在一年的時間內以火車遊遍中國大江南北。八十年代正是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年代,中國經歷悽慘的毛澤東10年文革後,國家和人民都在期間極速變化。保羅的寫作手法有點像寫小說,雖然書厚六百頁,卻也可以看得有如行雲流水,譯者徐麗松應記一功,流暢的不像在讀翻譯書,而且詞彙優美。
此遊記是以地貎的變化、當地人與大地的關係、平民口述訪談、人們的行為態度、城市印象等各角度去了解中國。出版三十年後才閱讀此書,有如在時間的洪流中遊歷神州大地,感觸良多。
~~~~~~~~
彷彿所有人都在清喉嚨,吐痰,有時候是一道痰快速噴向地面,有時則像拋物線失去動力,落在痰盂邊緣彷彿蠟燭般緩緩流下。他們一般習慣往垃圾桶或樹幹上吐痰,不過政府完全沒有宣導禁止在地板上吐痰,我甚至還看到有人在地氈上吐痰,只是事後一定會禮貌地用鞋底把它抹一抹。
寶雞車站的月台上,許多人走路都拖着腳,看起來有點像在溜冰,雙臂擺動活像翅膀拍打,肩膊彷彿慢跑般侷促地上下晃動。有些人走路則像動作迅速的人偶,四肢不斷臭拉。有人踩碎步,有人步伐沉重,有人低着頭,雙手往前伸,不斷為自己推擠出一條路。許多人的姿態非常粗俗不雅。我沒想到有些中國人會是這幅模樣。
還有就是他們講話可以震耳欲聾,連珠炮般的聲音持續不斷,彷彿他們不是聾了,就是認為旁人都沒在聽,非得大聲嚷嚷不可。收音機和電視機也總是開到最大聲。為什麼會這樣?難不成整個國家都失聰,或者這只是一種令人惋惜的不良習慣?


吳哥之美

慈濟大愛電視台有一個節目名為《殷瑗小聚》,播放了二十集每集十多廿分鐘的蔣勳訪談《吳哥之美》,非常精彩!吳哥王朝中國人稱為真臘王朝,當時元朝軍隊原本想攻打侵略,就先派大使周達觀拜訪真臘國(其實是探路、間諜),大使團從中土東南方出海,沿安南(越南)進入洞里薩湖到達真臘國,在那裡呆了一年,把所見所聞地理環境全記錄在《真臘風土記》帶回中國。當時元朝人也驚訝南方有這麼一個大國,再三考量決定放棄以水路攻打真臘國(元朝人就是以水路攻打日本而失敗)。而這部《真臘風土記》成為世界上唯一遺留下來記錄最完整吳哥王朝的資料來源,但不再被當時的中國人重視,直至後來被翻譯成法文之後,法國人讀了相信真的有這麼一個地方,吳哥窟才重新被世人「發現」。
真臘王朝原本是信奉印度教,後來才改信佛教,所以吳哥窟的寺廟可以看得到印度教的神話故事:梵天丶濕婆、毗濕奴、因陀羅、𤠣王等的雕刻,也可以看後來的微笑佛像。2005年去了吳哥窟一次,完全不知所以然,不知她的珍貴之處,看來是白去了⋯
有機會再找蔣勳的《吳哥之美》和周達觀的《真臘風土記》來讀一讀才行。《殷瑗小聚》的吳哥之美可以試試在 youtube 找,可能不完整了,幸好之前下載了。

第三種猩猩

在一顆我們認得的行星上有無線電,起先似乎意味着:無線電也會在其他行星演化出來。事實上,仔細檢視地球的歷史,可以得到完全相反的結論;無線電在其他行星演化出來的機率,微乎其微。地球上生存過幾十億個物種,其中只有一個有發展無線電的性向;即使這個物種,在7,000,000年的演化史中,70,000分之69,999的時間也沒做出無線電。要是一位外太空來的訪客,1800年到達地球,絕不會預見一百年後的無線電。
⋯⋯⋯⋯⋯⋯⋯
我們竟然發展出無線電,真是徼天之幸;更僥倖的是,無線電在我們發明毁滅自己的技術之前就已經出現了。太陽系以外還有先進的文明嗎?雖然地球的歷史不能提供什麼希望,卻令人感覺到:即使有, 也是夭壽。宇宙跟其他的先進文明,也許一夜之間歷史進展就倒轉了,回復洪荒,我們現在正冒着同樣的風險。
⋯⋯⋯⋯⋯⋯⋯
我們會對太空中的綠色小鬼互道久仰,然後坐下來進行精彩的對話?我們已經發現了兩種動物,他們夠聰明,但技術上沒有我們先進——黑猩猩與巴諾布猿。我們見到他們時,會想和他們一起坐下來交談嗎?當然不會。正相反,我們拿槍射擊他們,我們用刀解剖他們,我們將他們的手斬下來帶回家做紀念品,我們把他們關在籠子裏展覽,我們將愛滋病毒注射到他們身體裏做醫學實驗,強佔他們的棲景。這種反應是可以遇見的,因為人類探險家一旦遇到技術落後的人類社群,通常也是射殺他們,以新疾病消滅他們的人口,摧毁他們的家園,強占他們的家園。任何科技先進的外星人要是發現了我們,鐵定也會這麼做。
1974年在雅拉西柏天文台的天文學家,他們以巨型無線電望遠鏡向太空發射強力無線電訊號⋯ 幸運的是,至今外太空依然沉默。外太空有幾十億個銀河系,每個銀河系有幾十億顆恆星,群星裏必然也有些無線電發射器,但是數量不會多,也不會長存。在我們的銀河系中,也許就沒有別人了。因此,務實地說,我們在這個擁擠的宇宙中是獨一無二又孤獨的。
⋯⋯⋯⋯⋯⋯⋯⋯
賈徳*戴蒙《第三種猩猩》,第12章:深邃的寂寞。
此書最觸動我心的一段,也許,人類在浩瀚宇宙中,在這個時間點上,是孤獨的,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祝大家週末閱讀愉快!


流浪者之歌

拿文化和政治、經濟、軍事來比,文化好像顯得相當無力,假如戰爭正在發生,而你是一位詩人、作家、文化業者,你可以做些什麼?可以對抗政治的敗壞、軍事的蠻橫、經濟的萎迷嗎?

德國作家: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許多作品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期發表,安撫了許許多多戰後受傷的心靈。在政治、經濟、軍事面前,文化似乎不堪一擊,沒有一點力量,但是把時間拉長來看,文化的影響力,卻是比前三者都深遠。


《流浪者之歌》發表於一戰後,六十年代才有了英文版,然後才有台灣中文版(英譯)。這本是「首度德文直譯本」,初版一刷2013,這是2016初版第十四刷。謝哲青和蔣勳都曾經介紹過,所以我也看了。

德國作家借助佛陀得道的故事書寫而成的小說,述說的重點並非故事情節,而是修練者的心境𨍭換,用字簡單,與其說去閱讀,不如說去感受、去思考這本小說還比較恰當。

記錄內文一小段供參考:
每個實相的相對面也同樣是真實!也就是說:真相如果是單面的,永遠只能被說出來,以文字來包裹。凡是由思想而來,用語言傳達的,都是單面的,都只有一半,都缺乏整體、缺乏圓滿,沒有一體性。偉大的佛陀要以言傳教誨世間事,那麼他就不得不將世界分成輪迴和涅槃,假象及真實,痛苦和解脫。沒有其他方法,想教導別人的人只有這個方法。然而這世間本身,我們周遭以及內在一切存在物卻從未是單面的。一個人或一種行為,從未是只有輪迴或只有涅槃,沒有一個人是完全神聖或是完全罪惡的。因為我們服膺於假象,於是時間像是真實的。如果時間不是真實的,那麼世間與永恆之間的對立,苦與樂,邪與善之間似乎存在的對立也只是假像。

《流浪者之歌》赫曼赫塞Hermann Hesse :1877-1962




星期四, 8月 17, 2017

磅礴美國

熱辣辣出爐,今天終於收到作者寄來的新書,期待已久。平均一本才馬幣三十一,可惜敗在郵費⋯ 但因為自己喜歡的作者,已毒、不悔。



星期一, 1月 30, 2017

一月的七本書

一月比較專注,所以看了七本書,在此和大家分享,祝大家年初三閱讀愉快。
《孩子你慢慢來》——龍應台
今天,我卻以母親的「異國文化」為榮,以這樣的母親為榮。即使我們在過去的歲月裏常常有溝通的困難,我想告訴她:不要忘記這些過去的記憶,因為這些記憶,會跟着我們的人生,一生一世,只不過,他們不再像我們兒時那麼的明顯。你可以說:「孩子你慢慢來」,可是有時候,快快地「放手」或許也是必要的。我知道,這很難,難極了,但是如果你記得我們兒時的甜蜜時光,如果你知道你在我們心中永遠的位置,或許,她就會容易一點點。
大兒子華安——寫於19歲時
這是我看龍應台的第一本書,之前完全不懂她寫什麼題材,原來描寫母子關係,算是小品吧。
—————————
《旅行與讀書》——詹宏志
獻給:王宣一(1955-2015)
一位認真的作家、一位聰明的廚子、一位天生的美食家、以及一位熱情體貼、大方慷慨的朋友。「在這本書中的每一場旅行都有她低調而堅定的身形陪伴。」——詹宏志
吟誦奧瑪-開儼的地毯商人
在印度廚房裏
長草叢的死亡
爆炸後的天堂
冰海中的獨木舟
京都尋食記
復興振興酒店
小野二郎的壽司旋律
兩個羊頭
旅遊的書正是我的菜,尤其是由詹宏志這類重量級人物書寫,最驚喜的非壽司之神小野二郎的壽司餐經驗分享莫屬。
—————————
《張藝謀的作業》——方希
張藝謀對能寫書的人很敬佩,尤其是優秀的作家們。他跟作家接觸很多,莫言、余華、格非、蘇童、畢飛宇、劉恒、嚴歌苓等,早些年,他們的作品一出來,張藝謀第一時間跟他們談,有的成了,有的沒成。「我至今對書很肅然,對作家也是,人家能坐在屋子裏,憑空出來那麼複雜美妙的故事,很了不起。」
張藝謀跟劉恒合作過三部戲,《菊豆》、《秋菊打官司》、《金陵13釵》。「沒有人要求他,但劉恒會為劇本中的每一個重要人物寫小傳,把這人祖宗八代寫清楚,塑造成一個活生生的人。劉恒是我看到最嚴謹的現實主義功底的作家,我們初次合作到現在20年了,他一直如此,我很佩服他。」
大陸導演我比較喜歡張藝謀和馮小剛,張和馮都出過書,張這本比較得我心。
——————————
《如何從習慣耍廢到凡事事半功倍?》——古川武士/林佩蓉/楊毓瑩
人生是有習慣所組成,你習慣搞得團團轉的人生和駕馭習慣的人生,截然不同。請你務必調整壞習慣,並開始準備養成好習慣。
最具代表性的10大壞習慣;
1- 不想面對工作,一拖再拖。
2- 狂上網,離不開滑手機。
3- 愛亂花錢。
4- 家人耍廢,生活散漫。
5- 一定要熬夜。
6- 壓力大,肚子更大,還是要狂食。
7- 晚上喝太多,大白天宿醉。
8- 焦慮、不安、常暴怒。
9- 低落、鬱悶、窮煩惱。
10- 挑剔、難搞、完美主義。
能維持下去,不再打回原狀的方法——習慣化
「習慣化」和「達成目標」是兩回事。舉例來說,假設因為食太多,結果肥了10公斤,大多數人都是設定減掉10公斤的目標,然而,如果是採用這種模式,減掉10公斤後,會因為目標達成而產生倦怠,之後就會失去動機並慢慢地復胖。結果就會變成一年到頭不斷在減肥。
另一方面,習慣化並非是要達成目標,而是使特定的行為成為「自然的節奏」,能夠在幾乎無意識的狀態下持續下去。也就是說,要將焦點擺在行為,而非結果。
以減肥為例,在不勉強自己的情況下,把攝取熱量與運動量成為自然的習慣,最後就會瘦下來。不只是着眼於目標體重,而是想像持續進行所獲得的快感。像這樣,對許多事項都能產生動力,在達成減掉10公斤的目標後,就不會強烈反彈,而能維持下去。
與其追求立即的後果,獲得長期的穩定結果,才是習慣化的魅力所在。
——————————
《接受不完美的勇氣》——小倉廣
阿德勒被稱為「自我啟發之父」,只要讀過相館書籍經典名著,戴爾.卡內基的《人性的弱點》、《人性的優點》,以及史提芬.柯維的《與成功有約》,會發現書裏有不少見解與阿德勒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 非常相近。此外,以人際溝通熟廣為人知的教練技巧(coaching)、NLP,也受到不少阿德勒心理學的影響。此外,經營管理大師大前研一刊戴在於鑽石周刊,名為《實用心理學》專欄中,曾探討阿德勒的倫理比佛洛伊德積極的說法,留下這般評論:「其實我也是典型的阿德勒學派,要說我有多麼阿德勒學派,那就是我不認為人生中有什麼[我辦不到的事]。」
很容易看的一本書,也是很容易就令人重看的書。
—————————
《強尼.艾夫傳》——Leander Kahney 
Jony Ive, 現今蘋果設計的靈魂人物,賈伯斯寫下了蘋果榮耀的篇章,強尼艾夫卻是蘋果最關鍵的未來。
這書有我這一輩廣告人的集體回憶。
針對內部權力架構,賈伯斯並未進一步解釋。以蘋果組織結構來看,強尼的直屬老闆是庫克,但照賈伯斯的說法,庫克沒有權力命令強尼。這其實不值得驚訝,因為強尼擁有龐大的營運權力,設計部門是全公司的核心,工程與生產部門的人都得聽他們的。為了達到強尼戴對產品的高標準,蘋果砸下數十億美元在製程技術上。設計部門把構想交付及營運部實踐時,從來不必考慮預算與可行性。
—————————
《星空吟遊》——謝哲青
這本有點令我小失望的謝哲青作品,全書分成十三小段,講述的是一些人和事物與星空的關連。謝是考古與藝術史雙碩士,所以著作還是離不開這兩個題材。內容關於「小王子」作者安托萬.德.聖修伯里的博物館、生平故事。一些名畫如梵谷的《星夜》、《夜間露天咖啡座》,名詩人杜牧關於牽牛織女星的詩《秋夕》,心理學家榮格與占星術,搞怪藝術家達利與他描繪的塔羅卡,霍斯特的音樂《行星組曲》等等。
可能開始有所期待,結果不是自己所想的,所以才失望吧。無可否認這是一本精心製作的書本。
生命從何而來?到哪裡去?
假如,將我們的身體進行分析,你將會發現,人體是有80多種元素所組成,其中大多數原子,由早已消失的行星所融合產生的元素構成。只有氫原子是存在於恆星出現之前。從天體物理學的角度來看,人類有90%是恆星的灰燼。
我們看到的彼此,都是由恆星而生,宇宙中所有的一切,彼此都深深地鏈結,當我們仰望浩瀚的星空時,其實,也仰望着生命的無限可能。
人與宇宙親密的關係原來是如此地深邃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