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五, 10月 12, 2018

尚書


楊照:
世界歷史上實在找不到另一個例子,從西元前三千年到現在,同一套文字,同一套符號與意義結合的系統,五千年沒有斷裂消失,因而可以直接挪用今天的文字習慣,來接近幾千年前的文獻。
「尚書」的「尚」,意思是時間上古久遠,「尚書」𥚃所收的內容,在周朝就稱「書」,是最早的書寫記錄,是周人最早認定應該被書寫下來的內容。「尚書」、「詩經」都是西周貴族教育中的核心內容,不過進入東周之後,這兩份文本有了不太一樣的遭遇,「詩經」逐漸呈現出高度的實用性,被運用在日常交談及外交折衝上。

商代的「甲骨文」,周代的「金字」,是常見在青銅器上鑄刻的銘文,周代早期的文字記錄,掌握在極少數人手𥚃,屬於那些有能力從殷商那裡學會如何刻寫文字,又有能力承繼殷商青銅鑄造技術的極少數人,也就是說,文字在周代,屬於「王官」的傳統,所以「尚書」記錄的都是官方訊息。
來一段「尚書」內文「酒誥」的一小段:
文王誥教小子,有正,有事,無彝酒。越庶國飲,惟祀,德將無醉。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愛。厥心臧,聰聽祖考之彝訓,越小大德,小子惟一。」
~~~~~~~~~~~~~~~~~~
我好像在看外星文⋯ 呵呵,楊照這本解讀「尚書」也只是選幾篇「尚書」內文解說,簡單易明,點到即止。他沒把所有記錄下來的「尚書」解完,而且在經歷了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保存下來的「尚書」已經不完整。
接下來會讀「關關睢鳩 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唱了三千年的民歌,「詩經」。

沒有留言: